台灣時光機

台灣時光機


台灣時光機03_宜蘭好食在

December 20, 2015

為什麼會有「竹風蘭雨」的說法呢?那是因為宜蘭市位居宜蘭平原中央,三面環山,一面靠海,在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和夏天暖濕的西南季風影響下,一年平均下雨日數可以多達210天、平均相對溼度竟然也高達85%!潮濕寒冷的氣候型態,也形成宜蘭傳統小吃中最著名的就是「羹湯」,經過勾芡的濃郁湯汁,豪邁地灑入豐富的在地食材,喝下一碗熬煮數小時的羹湯,飽足感和能量同時滿足!清朝時期,海運貨物從頭城烏石港經宜蘭河到宜蘭市西門卸貨,儘管宜蘭城已不復存在,但現在宜蘭線文昌街一帶,還是以肉羹、意麵的業者為多,可以想像的是,清朝宜蘭城的西門一帶是人聲鼎沸的漢人市集吧!
隨著日本殖民統治時代開始,宜蘭城的重心也逐漸由傳統台灣人聚集的西門、北門,移往日本官舍林立的南門。1904年進行宜蘭街市街改正計畫、1911年設置的「宜蘭街食料品小賣市場」皆使陸運而起的南門逐漸取代了因水運而繁榮的西門與北門,南門一帶出現了大量的日本料理店,1924年開始運行的「宜蘭驛」(宜蘭火車站),帶動了現今中山路一帶的繁榮,原有的「宜蘭街食料品小賣市場」遂成為「北館市場」與「南館市場」一分為二的情形。宜蘭地區的「總舖師」也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產生,結合日本原料與台灣當地的食材,一道道「在地化」的佳餚應運而生,像是「芋泥」、「肝花」、「西魯肉」、「糕渣」、「糟餅」等,到現在還是饕客到必點的小吃呢!。
戰爭時期宜蘭市歷經了美軍轟炸,百業待興,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,各個區域也都致力於重建的生活中,發展範圍逐步地向外擴張,過去宜蘭城的空間侷限性,已不復存在。隨著外省籍民眾陸續遷入宜蘭地區,以火車站以及舊城北路為中心,開始出現了外省人開設的「牛肉麵店」、「餃子館」、「鰻頭店」等餐館,牛肉、餃子等外省麵食文化的加入,宜蘭的飲食習慣到了戰後顯得更加多元。
特殊的地理氣候,衍生出有別於他地的常民料理,
有目的性的空間規劃,促使市街核心區位的移轉,
一個地區的飲食文化與當地的歷史發展密不可分,宜蘭城內飲食文化的演變,也可以從代代相傳中的傳承與改變略知一二,從宜蘭城的例子,看出城市發展與傳統小吃的分布位置,有著極大的關聯性,可以跟小編分享一下,你(妳)印象最深刻的家鄉小吃是什麼呢?
(By 凌晨三點邊趕稿邊流口水的時空小編( ̄﹁ ̄))
Listen this on MyAudioCast: http://www.myaudiocast.com/podcast-taiwanhistory_csbc/episode/57153/